导读:立冬的由来“立冬”节气在每一年的11月7日或8日,是24节气的第19个节气。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……
立冬的由来
“立冬”节气在每一年的11月7日或8日,是24节气的第19个节气。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说:“立,建始也”,又说:“冬,终也,万物收藏也。”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终了,收藏入库,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。看来,立冬不单单代表着冬天的来临。完全地说,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,万物收藏,归避寒冷的意思。
“立冬”和“立秋”一样,古人一样在这个季节用占卜的方法来看冬季的冷暖,如“立冬晴,一冬凌(寒冷);立冬阴(阴雨),一冬温(暖冬)”。不无例外,古代也有到立冬这天,皇帝会亲身带领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行“迎冬”之礼。
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3候:“一候水始冰;二候地始冻;三候雉人大水为蜃。”此节气水已能结成冰;土地也开始冻结;三候“雉人大水为蜃”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,蜃为大蛤,立冬后,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,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色彩相似的大蛤。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。
立冬时节,太阳已到达黄经225°,北半球取得的太阳辐射量愈来愈少,由于此时地表夏半年储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,所以一般还不太冷。晴朗无风之时,常有温暖舒适的“小阳春”天气,不但十分宜人,对冬作物的生长也十分有益。但是,这时候北方冷空气也已具有较强的权势,常频频南侵,有时构成大风、降温并伴随雨雪的寒潮天气。
中国的节气是农耕风俗的载体,历史过去了,留下的是文化。节令风俗实际是农俗文化(食俗也是其中之一)。在现代生活中虽然已无实际意义,但增加了生活情趣。立冬与立春、立夏、立秋合称4立,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,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。在现在,人们在立冬之日,也要庆祝一下,立冬进补各地“吃得”五花八门。北方人大多在立冬这天要吃饺子,而在我国南方,立冬这天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等。
立冬时节饮食方面4要点
眨眼间就来到了立冬的季节。立冬,是进入冬季后的第一个节气,是阳气潜藏,阴气盛极,草木凋零,蛰虫伏藏的季节。天冷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,使人体的甲状腺素、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,加速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3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,增加肌体的御寒能力,同时也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量。所以,立冬后要适当进补对御寒很有好处。
进补前先引补
立冬后进补要给肠胃一个按部就班的适应进程,所以要做好引补用淡盐水清洗对生殖器疱疹有效果吗?。比如食用性质温和的花生红枣汤、生姜炖牛肉等。另外,冬季喝热粥也是养生的好选择。小麦粥可以养心除烦,芝麻粥可以益精养阴,萝卜粥可以消食化痰,茯苓粥可以健脾养胃。
多温热少寒凉
天冷的时候,适当增加蛋白质、脂肪和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入,对抵抗低温很有好处。例如多吃一些糯米、高粱、栗子、大枣、核桃仁、桂圆、韭菜、南瓜、生姜、牛肉、羊肉等温热性质的食品。
增加维生素A、C的摄取
增加维生素A、C的摄取,可以增强对寒冷的适应能力。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的肝脏、胡萝卜、深绿色蔬菜等,维生素C则主要来自于新鲜水果和蔬菜。此外,冬天多吃点辣椒,可以增进血液循环,还能促进食欲。
咸味入肾补益阴血
根据“秋冬养阴”,“冬季养肾”的原则,冬季可以适当多吃点鲜味食品,如海带、紫菜和海蜇等尖锐湿疣有哪些护理方法呢?,具有补益阴血等作用。
由于立冬后气温低、气压高且天气干燥、人体的肌肉、肌腱和韧带的弹力及舒展性均会下降,肌肉的粘滞性也会相应增强,从而造成身体发僵不灵活,舒展性也随之大打折扣。因此在立冬后进行体育锻炼时,应遵循相应的养生准则,这样既能实现御寒保暖和强体健身的目的,又不会因锻炼不当而伤害健康。
准则1:锻炼之前充分热身。
由于人的身体在低温环境中会发僵,锻炼前若不充分热身,极易造成肌肉拉伤或关节损伤。因此应正式锻炼前先进行徒手操、轻器械练习等“预热”运动,热身的强度以使身体发热并微微出汗为好。
准则二:锻炼时衣物的薄厚要适当。
立冬过后气温很低,因此在运动前要穿厚实些的衣服,在热身后再除去外衣;锻炼结束后应尽快回到室内,不要吹到冷风,以及擦去汗水并更换衣服,以避免冷热交替造成热量散失而感冒。
准则3:锻炼时应适时调剂呼吸。
由于冬季常有大风沙,因此建议在锻炼时最好采取鼻腔呼吸的方式,也可以采取鼻吸气、口呼气的呼吸方式,但切记直接用口吸气。这是由于鼻腔黏膜能对吸进的空气起到加温的作用,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寒冷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;同时鼻毛亦可有效阻挡细菌,可谓呼吸道的“保护神”。
立冬锻炼坚持“四准则”
准则4:室内锻炼时应保持空气流通。
很多人习惯在冬季选择室内锻炼,并把门窗紧闭,以避免寒冷空气的入侵。但实际上淋病治疗不当的危害,这样很容易因缺氧而致使头晕、恶心等症状。因此在室内锻炼时切记保持空气的流通。
上一篇:春季疾病预防
下一篇:立春养生之道 立春后如何养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