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读:妈妈可以从宝宝的尿尿中判断孩子的健康状况,宝宝的尿是孩子传递健康的晴雨表,仔细的妈妈可通过宝宝的尿量、……
妈妈可以从宝宝的尿尿中判断孩子的健康状况,宝宝的尿是孩子传递健康的晴雨表,仔细的妈妈可通过宝宝的尿量、尿色、尿次数、尿味及自主排尿情况,来辨识宝宝的健康状况。
从宝宝的尿尿可以判断孩子的成长情况及健康状态,尿尿是重要的风向标。宝宝排尿的情况可传递出身体的很多重要“健康情报”,妈妈可要认真视察宝宝的尿量、尿色、尿次数、尿味及自主排尿情况,以便辨认宝宝的健康状况。
尿量
正常:
宝宝在不同年龄,尿量也不相同——
· 出身头几天由于进食量少,尿量可以很少,约80毫升之内;
· 3-4天尿量为30-300毫升;
· 10天到2个月尿量约400-500毫升;
· 1-3岁尿量约500-600毫升。
由于遭到个体差异、逐日饮水量、气温高低等因素影响,尿量可以有较大的差异。
异常:
· 多尿:如果1日内宝宝的尿量多于3000毫升/平方米体表面积,便为多尿,此时宝宝同时吃得很多,多喝,体重反而逐减,那么可能患了糖尿病;若同时口渴多饮,可能患了尿崩症。
· 少尿:如果1日内尿量少于250毫升/平方米体表面积,便为少尿,若同时伴随腹泻、口渴、唇干、无泪,提示体内失水;若伴随浮肿、高血压,可能患了肾脏病阿克苏性病医生咨询挂号。
排尿次数
· 刚出身的几天内逐日尿4-5次;
· 6个月内的宝宝逐日尿20-25次;
· 6-12个月的宝宝,随着半流质辅食品增加及肾功能逐步完善,逐日排尿次数减少为15-16次;
· 2-3岁逐日平均尿次数为10次。
· 宝宝尿次数明显增多伴随尿急、尿痛,极可能患了尿路感染;
· 宝宝遭到了家长训斥或看到恐怖电视,听了恐怖的故事,会尿频,这是一种神经性尿频症。
尿色
正常宝宝的尿色大多为无色、透明或呈浅黄色,在出汗多,喝水少时色彩较深。宝宝肾未发育成熟,吃了含草酸盐或磷酸盐的食品,如菠菜、苋菜、香蕉、橘子、苹果等就会尿,排出后遇冷构成结晶,使尿变浑浊,妈妈不必惊惶,如果在尿液中加入醋后,或把尿液加热,均能使尿液变得澄清。
新生宝宝,在最初几天尿色发深,稍有浑浊,冷却后呈淡红色,这是尿酸盐的结晶,数天后会消失,这是正常现象。
· 宝宝患了病而服用痢特灵、黄连素、复合维生素B等,尿液会变成金黄色;
· 若是较大的宝宝尿色变得深黄,同时伴随发热、乏力、食欲明显消退、恶心、呕吐等不适,并在腹部肝区的部位有触痛,则可能是患了黄疸性肝炎;
· 宝宝尿呈乳白色伴随发热、尿痛,可能患了肾盂肾炎;
· 若宝宝尿呈鲜红色或肉红色,可能是血尿,血尿是许多疾病的信号,可因泌尿道本身的疾病而至,如各种肾炎、尿路感染、尿路结石、尿路损伤、尿道畸形、肾血管病及肾肿瘤等,也可由全身疾病引发,如休克、心力衰竭、出血性疾病及维生素C、维生素K缺乏,或由于服药或邻近器官疾病致使血尿。
尿味
婴幼儿刚排出的尿带有一种淡淡的芳香,在放置一段时间后因尿中的尿素分解为氨,可出现明显的氨臭味。
当宝宝刚排出的尿即有一种特殊的霉臭味,伴随智能逐渐低下,就应警惕可能患了苯丙酮酸尿症,需立即诊治,正确的饮食会挽救宝宝毕生。
自控排尿的正常与异常
· 从出身到初几个月排尿纯属反射性的,只有在膀胱充盈时才会反射性排尿。
· 5-6个月大时,条件反射逐步构成,可在大人把尿时排尿。
· 大约2岁后,才有可能自主排尿。
· 5岁后不应有遗尿。
· 2岁后宝宝昼夜不会自主排尿和田治疗生殖器疱疹的医院,伴随瘫痪或智力低下,可能患了脑瘫;
· 若5岁后夜尿仍不能自控,属遗尿症。
宝宝的尿有异常,妈妈怎样做?
当宝宝的尿有异常同时伴随其他不适症状,应充分重视,及时带宝宝去医院诊治。
1.宝宝尿多时
仔细视察是不是存在引起多尿的外界因素,如果有,只要避免就可使多尿的症状减缓。如果宝宝少尿,要注意是不是有发热、腹泻及多汗现象。如果有,要补充适当液体,多饮水,但若同时伴随浮肿,应严格限制水和盐的摄取。
2.宝宝尿频时
最重要的是要视察是不是伴有尿量的增加,如果尿量也同时增加,常常是生理性缘由而至,如果没伴随尿量增加,则可能是病理性的,应当尽早带宝宝去医院做进一步的诊察。固然,要注意排除精神因素引发的尿频,这样的宝宝尿量并没有增加。只要去除引发尿频的精神因素,尿频的症状马上消失。
3.宝宝尿色异常时
如果宝宝仅是如上所述的生理性尿色异常,无需进行医治,可据引发缘由进行调理,很快就会转为正常。但若是在尿色异常的同时,伴有其他不适症状,妈咪则应该充分重视,及时带宝宝和异常的尿液去医院进行化验和检查,以便尽早明确诊断,进行针对性的治疗。
妈咪们注意:幼儿憋尿危害多多
由于小便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条件反射,幼儿憋尿会引发小儿坐立不安,精神紧张,容易造成注意力分散,思惟活动紊乱,从而影响孩子学习和活动。
幼儿憋尿时,胃肠功能和交感神经也会产生暂时性紊乱,血压明显升高。
现代医学研究指出,人能抑制尿的排放,是在脑神经安排下,靠膀胱内括约肌逼尿肌的调和作用构成的结果,在幼儿憋尿意念的作用下,构成人为的尿潴留。
憋尿后,尿在膀胱内停留时间太长,尿中有毒物资被肾小管重新吸收,会加重肾脏的负担。
如常常憋尿,小便次数减少,清除作用就会减弱,从而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,尤其是女孩,更容易引起括肌系统感染,时间太长,末梢神经就会因过分紧张而出现麻痹,使人失去排尿感。
久而久之,会产生膀胱颈阻塞,出现排尿困难、漏尿、尿失禁等症状。
另外,小儿常憋尿,膀胱内括约肌和逼尿肌常处于紧张状态,如憋尿时间太长,膀胱充盈过度,在外力使用下梅毒出现硬下疳,还会致使膀胱破裂引发出血休克。
因此,家长和托儿所的保育员,对幼儿憋尿切莫大意,应教育孩子养成有尿就排的好习惯。活动、游戏前应让孩子先排尿,活动结束应及时让孩子排尿。
凡幼儿举手要求小便时,应予以同意。家长在家中也应重视和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饮水、排尿习惯。
上一篇:春季抗过敏食物有哪些?
下一篇:揭秘25岁后女人的保健方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