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读:古今中外频道为您提供邓初:陈独秀晚年的至亲好友的相干资料记载,更多有关邓初:陈独秀晚年的至亲好友的历史事迹,请继续关注小编古今中外专区。……
古今中外频道为您提供邓初:陈独秀晚年的至亲好友的相干资料记载,更多有关邓初:陈独秀晚年的至亲好友的历史事迹,请继续关注小编古今中外专区。
陈独秀晚年在四川江津贫病交加,让他感到慰藉的是身旁尚有许多亲友,帮助他最多的亲友是邓初。
邓初即邓仲纯,邓石如五世孙,其姐夫葛温仲是陈独秀青年时代的好友,与陈曾发起安庆藏书楼演说会;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他的侄儿。
陈、邓两家是世交。陈独秀与邓仲纯、邓以蛰、邓季宣三兄弟交往甚密,亲如兄弟。1908年底,陈独秀到日本,与苏曼殊、邓初三人同住。在日本留学读医学专科的邓初,除在校上课外,几近与陈独秀形影不离。邓以年长的陈为楷模,除学医外,也接受新思想,探索科学民主学说,寻求革命和学习救国强邦的理论。
1911年陈独秀在杭州陆军小学堂任地理历史教员。邓初回国途经杭州,与陈独秀小聚数日。陈赠篆联:我书意造本没法,此老胸中常有诗。此时是陈独秀书诗兴趣盎然时期。陈又寄诗给邓初,诗风很是风流倜傥:垂柳飞花村路香,酒旗风暖少年狂。桥头日系青骢马,惆怅当年萧九娘。邓初得此诗甚欢。
邓初回国从事医学工作,后经世交举荐,入民国北京政府内务部为佥事。1917年1月,陈独秀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后,邓又经常到陈处学习新思想,泛论革命。五四运动激起了邓初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热忱。1919年6月11日,陈独秀约邓初和另外3个安徽老乡王星拱、程演生、高一涵一道去香厂新世界附近的浣花春菜馆子吃晚餐。餐毕,陈独秀、邓初和高一涵3人上新世界去散发《北京市民宣言》传单。陈独秀等到新世界后安排邓初在下面伺机散发传单,陈和高一涵上新世界的屋顶花园,把传单散发下去,传单像雪片一样落到群众手里。由于身着白色西服礼帽的陈独秀频繁地上下新世界各层楼道,而且衣服口袋里塞得满满的,引发暗探注视和跟踪,当晚陈独秀被捕。后邓初等人参与北京教育界的签名营救活动,他与全国各界人士共同努力数月,终使京师警察厅于9月16日释放陈独秀。这天,邓初和陈独秀要好的朋友还是在那个四川菜馆,摆了2桌酒席,请陈独秀夫妇来,开了一个宴会,大家高兴吃喝,热烈到深夜一点多钟。
1920年2月,陈独秀赴上海继续从事宣扬马克思主义,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。邓初不久辞去内务部差事,又从事医学工作。邓一度在青岛山东大学工作。尔后,陈独秀与邓初,一个忙于革命大业,跌宕起伏,命运曲折,毁誉不一;另一个则停止政事,忙于生计,开办医院,治病救人。两人爱国为民是一致的,但联系仅在亲友,兴趣只是书诗。
1938年8月,陈独秀偕妻子潘兰珍到达了江津县城。江津有众多的安徽人,像名流高语罕、光明甫等人。在战火纷飞、骨肉离散的抗战岁月,大家都很艰苦,有老乡亲友的照顾、安慰比举目无亲的孤独要好。1938年冬季,在邓初的再三约请下,陈独秀夫妇不计较前次受邓妻闭门羹的为难,决定搬进黄荆街83号的延年医院与邓初紧邻居住。医院主人邓初也成了关照患有高血压、胃肠病的陈独秀的义务医生。后陈独秀的家人陆续从重庆迁居江津。这对贫病交加的陈独秀来讲又多了一些亲情的氛围。疾病折磨陈独秀,加上战时物价飞涨,陈独秀夫妇愈来愈穷了,连柏文蔚送他的银灰色鼠皮袍子也送进典当铺了,他的病情也逐步加重。邓初尽力关照陈独秀,但难以解决陈的贫困和无法根治其疾病。陈独秀不为国民党政府的利诱,不为其所用,对于社会各界帮助的钱物,除亲友的取其少量,其余的皆被其谢绝嗟来之食了。陈独秀对朋友的界定是极为严格的,所以知己者很少。贫病交加的陈独秀怅然感叹:世无朋友更凄凉。
陈独秀晚年结识的朋友台静农,曾是邓初在青岛山东大学结识的朋友。台也是在邓初家结识陈独秀的。据台回想:陈独秀知道我这1天会由重庆来,他就在这儿等我,这使我意外和欣喜,他1到江津城,我就想见他,弥补了我晚去北京不能做他的学生的缺憾,现在他竟在等着我,使我既感动又惊异,而仲甫先生却从容笑谈,对我如老朋友一样。台的为人品德学识等方面情况,陈独秀是从邓初处了解的。陈、台两人此次见面即订忘年交,实缘于邓初。
陈独秀在邓初的延年医院住了半年多。尽管邓初待陈独秀如兄长,同食宿,共悲欢,但邓妻心胸狭窄。邓初有时忙于治病救人,难免对陈独秀照顾不周。战时物价飞涨,乡间的生活费用要比城里便宜一半,于是陈独秀夫妇于1939年5月由江津迁居到乡下鹤山坪。陈到此居住实属无奈,他在给台静农信中说:这里除了空气较城里好,一切均不如意,唯只有既来则安之而已。邓初在江津白沙镇,与该镇名门邓鹤年、邓燮康叔侄俩认同亲族,后又介绍陈独秀与邓家叔侄结交朋友。邓家叔侄是当地开明人士,喜结交文化界名人。邓家的住宅黑石山是白沙镇风光最娟秀的地方。因邓初的帮助,陈独秀在此住了一段时间,并应邀在邓鹤年出资办的聚中奎中学举行争取抗战成功的报告。此时又遇见老朋高语罕、新友台静农,其间生活优厚,精神愉快。可黑石山非陈久居之地。
后陈又回到鹤山坪那高高的石头墙院,在贫病交加中,颇费心血地写他那《小学识字教本》。这书凸显出陈独秀杰出的语言学家的才华。1940年6月15日,陈独秀写信给台静农:《小学识字教本》巳完全写好校过此次续写文稿,为约期月余甚委曲此信字里行间表达写稿之辛苦,也道出邓初关心独秀的身体,担心伏案写作会加重疾病,对病体更加不利。书稿几经周折,未能正式出版。后来油印好一部分,即送给陈独秀校对,尔后陈带病续写下篇。1942年5月13日上午,当陈写到合体字抛字时,病倒了。邓初赶到了鹤山坪忙给陈治病,并遵陈嘱写信给台静农:仲兄嘱转达吾兄者,以后教本印稿没必要寄来校对,径可付印以避免徒延日期也。陈独秀巳不可救药了,遗憾此书生前一直未能正式出版发行。1942年5月27日晚,陈独秀与世长辞。诚然,他是不愿意离开这个世界的,虽然这世界对他是不公正的。另外,他还有诸多事情没做好,《小学识字教本》不过是其中一件事而已。邓初在陈独秀病危期间,一直忙于给陈医治和陪护,强心针和平血压针交替注射,皆无效验。陈独秀临终时,身边除邓初外,还有陈夫人潘兰珍女士、三子松年夫妇、孙女长玮、长玙、侄孙长文和从重庆来探病的包惠僧等。
人的生老病死及死后的待遇都离不开金钱和地位。陈独秀一文人寒士,既无权又无钱,死后也靠友人帮助才了却丧事。邓初的干亲邓鹤年、邓燮康叔侄俩慷慨解囊,购置寿衣棺木,捐献墓地。1942年6月1日,陈独秀的灵柩由鹤山坪移至江津大西门外鼎山山麓之康庄。邓初与光明甫、高语罕、胡子穆和江津邓家叔侄及邓燮康的2个女儿,还有从重庆赶来送葬的张国焘、段锡朋等人参加了葬礼。墓碑刻写独秀陈先生之墓,此乃葛康俞手迹。陈独秀死后,邓初悲痛不已,久长的追思这位干出震天动地的贤兄。
邓初在日本与陈独秀一道探求救国的科学民主学说,五四运动期间,追随陈独秀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斗争,是陈独秀的并肩战友。陈独秀晚年若没有邓初的关照,可能会更悲苦一些。邓与陈的亲情、友谊可谓至纯至亲。
上一篇:润肺止咳汤的做法